close

酸柑又稱「虎頭柑」,其盛產期在春節前,春節期間客家人都喜歡買幾個比一般柑橘大上一號的「虎頭柑」供奉在神桌上,整顆看起來如巨無霸般的虎頭柑,由於皮厚、水分多及金黃色的外表,可以在供桌上持續放上一個月而不變壞,因此在過年時作為敬神祭祖並討個吉利好運,相當受到一般民眾的青睞。


但虎頭柑與食用為主的桶柑、椪柑不同,其果肉奇酸無比,除了重口味者或害喜的婦人外,很少人有興趣品嚐,十足的是「中看不中吃」,因此等年節一過,因水份消失而萎縮硬化的虎頭柑,大都會丟棄於稻田或樹頭下當堆肥用。


但勤儉的客家人卻捨不得如此浪費,將製茶過程中淘汰下來的「茶角」塞入,製成有如普洱茶外觀的「酸柑茶」,不僅可以放個五年、十年以上,敲碎後沖泡飲用溫潤爽口,茶香與柑香融合後酸中帶甘的口感令人回味,據說對咳嗽、化痰、解熱都有功效。





酸柑茶的製作過程是:


第一個步驟:在虎頭柑上用刀畫一個圓口,保留挖下的柑皮做蓋子,再以杓匙將果肉挖出,仔細挑掉果肉中的籽,挖出的果肉放進絞碎機絞成果泥(小時曾用石磨來磨)





第二個步驟:拌入各家獨家配方和食鹽,食鹽可以防腐及防脹氣,而獨家配方則各有不同,大致不外乎有甘草、陳皮,當歸….





第三個步驟:加入切碎的茶葉,用手拌勻,塞滿回柑皮殼內,蓋上圓口那一塊,再用繩索綁緊





第四個步驟:先以小火溫烤,上頭要用石塊等重物緊壓並覆以布匹或毛巾保溫,慢蒸約半天時光後,移出室外日曬多日,農業時代製作步驟是九蒸九曬,相當繁瑣,如今是用烘乾機代替日曬,再用蒸籠蒸,如此反覆烘蒸,從鮮果製作至成密實黝黑的酸柑茶約需要半年時間,如此可以存放一、二十年。






個人小經驗:1)新鮮酸柑果肉可沾些醬油來吃,據咱家大人說口感絕佳(老頑童看到牙齒都軟了,故至今尚未嚐試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2)如量太多一時吃不完,可剝皮去子後用果汁機攪碎置於瓶中放入冰箱冷藏,飲用時原汁加些開水及少許蜂蜜,真正健康果汁






阿成伯竹編


位於福基台6線路旁的「阿成伯竹編」,竹編主人已高齡84歲但仍耳聰目明,個性開朗甚為健談,竹編作品手工細膩栩栩如生,日前騎車路過停下閒聊順便拍了幾張竹編作品,網友如有路過可順道進去參觀(台6線往大湖方向,新竹客運福基站左方)



 





攜帶雞、鴨用的竹籠



圈養家禽的籠子



冬天取暖用的「火籠」,內中放置燃燒的木炭



竹杓,烹飪時把水慮去的工具,編織得很細膩,有種幾何圖型美



「龜殼」,猜猜有何用途?



答案:早期農業社會,雨天時農夫插秧、除草時背在背上防雨的雨具



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傑瑞 的頭像
    傑瑞

    傑瑞的部落格

    傑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